稻穗金黄,田鱼肥美。金秋时节,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处处是丰收的盛景。
“今天刚下过雨,等太阳晒几天,田里的稻谷就可以收割了。”58岁的台江县排羊乡富强村苗族村民顾贤指着连片的稻田对记者说,这片平坦开阔的山间坝子,是排羊乡高效稻鱼综合示范养殖基地的核心区。
放眼望去,四周群山环绕、云雾飘渺,稻穗被饱满的谷粒压弯了腰,田里的鲤鱼隐约可见,受人脚步惊扰不时翻腾出水,溅起层层涟漪。
台江县地处苗岭腹地,总人口17.3万,苗族人口占比超过98%,人均耕地不足1亩。为更高效利用耕地资源,苗家人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鱼,稻鱼共生成为当地延续千百年来的传统农业生态。
“每年谷雨前后,村民们纷纷插秧放鱼,稻和鱼便一起生长。”台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显波说,在这个过程中,鱼的排泄物为稻谷提供了无机氮、磷等养分,而散落水中的稻花和谷粒则成为鱼的天然饵料。
在台江县,有一种被称为“稻花鱼”的本地鲤鱼品种,平均大小1斤左右,吃稻花长大,肉质细腻,深受当地人喜爱。
“稻鱼共生能‘一水两用、一地多收’,有效缓解了台江县人多地少的农业发展矛盾。”张显波说。近两年来,为进一步提升“稻+鱼”综合养殖产量,台江县积极改良传统稻谷品种,不断提升稻田养鱼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台盘乡阳芳村,50余亩的试验田种满了去年引进的“华浙优210”。“这是一种抗病性强、产量较高的优质水稻品种。”台江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指导员熊仁友说,相较于普通水稻,“华浙优210”对于栽种密度、田间管理等都有更高要求。
“除了‘华浙优210’,我们还引进了‘中浙优8号’‘宜香优2115’等优质品种。”熊仁友告诉记者,去年,台江县推广种植的优质稻示范点,平均亩产达651.58公斤。
推动水稻增产的同时,台江县还通过设施辅助稻鱼综合养殖、“边沟式”稻鱼综合养殖等模式,积极推进鱼的增产。阳芳村党支部书记杨金华说,今年村里的50余亩示范田采用了“边沟式”稻鱼综合养殖模式,每亩鲤鱼产量从50斤左右提升至80斤左右。
记者从台江县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台江县已完成稻鱼综合养殖推广8.29万亩,共投放鱼苗620吨,分别建成设施辅助稻鱼综合养殖860亩,“边沟式”稻鱼综合养殖5500亩。
“稻鱼共生凝聚着千百年来苗族人民顺应自然、互惠共生的生存智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张显波说,下一步,全县将持续做好农业技术服务,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