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在医疗器械领域,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集体亮相,聚焦生命健康创新智能产品及数字化精准解决方案,展示了一批全球首发、亚洲首展、中国首秀的高精尖展品。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实探本届进博会。在科技含量极高的医疗器械展区,该领域众多尖端技术亮相,展区人气爆棚。业内人士分析,医疗器械与AI的软硬件结合将带动院内诊疗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AI赋能医学影像,有望显著提高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效率和准确性。
多款首发首秀产品亮相
作为连续七届参加进博会的“全勤生”,西门子医疗今年展示近20款创新医疗科技和解决方案。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七届进博会期间,西门子医疗发布了“双超高场”科研磁共振平台。该平台由7T超高场强磁共振MAGNETOM Terra.X和超高梯度场强磁共振MAGNETOM Cima.X两大系统组成,汇聚了多核代谢成像、病理介观成像等技术。
应用方面,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磁共振事业部市场经理卢毅告诉记者:“这款设备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比如在癫痫这种疾病中,有一类被称为是难治性的癫痫,用常规的手段无法找到病灶,只能通过药物来控制,但是通过MR的扫描,我们就有机会可以看到一些隐匿性的病灶,从而能够对症下药进行手术等其他的治疗方案。再比如阿尔茨海默症,现在有了这台设备后,我们就有机会去使用这种无创无辐射的方式,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够进行早期的判断。”
作为进博会的“常客”,美敦力今年携近百款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其中包括全球首展产品Evolut PRO+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系统。据美敦力介绍,它是美敦力全球最新一代的TAVR产品,致力于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提供终身管理。其创新的“瓣膜大视窗”设计,为未来冠脉介入导管操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将助力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而在备受关注的减重领域,波士顿科学带来一款“进博会首秀”产品——Apollo ESG内镜下袖状胃成形术系统。波士顿科学医学部总监彭琳向记者介绍,这款产品在进博会首次展出,也是它在中国的首秀。它适用于BMI在30kg/m2-50kg/m2之间的成年肥胖患者。它的头端有一个拇指粗细的像小小“缝纫机”一样的装置,这样的装置能够对胃进行全层的缝合,经过6次-8次的全层缝合之后,病人胃的容积可以减小70%-80%。
除了亮眼的全球首秀、中国首展等产品外,随着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不断扩大,不少产品实现由展品到商品的转变。以直观复星Ion支气管镜机器人为例,2019年,Ion在进博会首次展出,被专业人士及大众所熟知;2024年3月Ion成功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获准上市,同年9月实现首台Ion商业装机并顺利完成首次商业应用。而在今年的进博会上,Ion迎来国内获批上市后的进博会首秀,引来众多参展者关注。
此外,据波士顿科学介绍,自2019年首次参展以来,在进博会加速效应的推动下,波士顿科学的创新产品引进与落地提速,共有21项创新成果实现了展品到商品的转变。自第六届进博会结束以来,波士顿科学已有9款曾经参展的创新产品在华获批,其中4款将在本届进博会举行新品发布。
AI赋能行业发展
“AI+医疗”产品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AI与医疗科技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效率和准确性。
记者实探了GE医疗在中国首展的其首款AI和深度学习技术赋能全影像链的数字PET/CT Max Apollo。据GE医疗介绍,Max Apollo能够大幅提升数据采集质量,提高定量准确性,为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重疾的精准诊疗带来新思路,助力中国核医学学科和临床应用发展。
同时,在GE医疗的展台,记者发现了一款医疗设备领域的ChatGPT。“在本届进博会,GE医疗展出了其全球首款大语言模型‘技易答’。我们这款产品的优势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它给出的回答非常准确,经过我们目前测试,它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2%。二是它给出的回答是完整的,可以完全围绕着客户提出的问题,找到所有相关的内容,编辑出一个有逻辑的完整的答案。三是这款产品具有智能性。一方面,体现在它对用户问题的理解上,可以预测用户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另一方面,它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问题,精准截取视频片段。”GE医疗中国首席数字官黄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本届进博会,西门子医疗在中国首次展出人工智能旗舰心血管超声系统Acuson Origin。据西门子医疗展台工作人员介绍,Acuson Origin的AI功能在目前全球最大心脏图像数据库中进行了训练,可提供5600多项AI自动化超声测量。Acuson Origin可以帮助减少不同资历医生检查的差异性,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手术机器人也受到参展者青睐。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是专门针对头颈部实体恶性肿瘤、病变研发的放射外科治疗系统,也是全球首创具有自屏蔽功能的放疗设备。“这是我们第一次将非常有创新的无创手术设备带到进博会,它是一台采取自屏蔽设计的无创立体定向放射手术设备。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结构跟传统的放射治疗设备有本质的不同。首先,它将整个辐射的射线完全封闭在设备的内部。其次,它是为头颈部放射手术设计的设备,所有的参数都是围绕最大化疗效来设计的,例如,它的半影是我们整个行业里面最窄的。”ZAP Surgical中国高级临床运营经理羡政告诉记者。
“装机方面,目前国外30余个客户已经装机,主要来自北美、欧洲、亚太地区。在中国,我们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开展了合作,进行临床试验。2023年6月20日,该设备正式在中国获批上市。目前我们在中国已经有一些客户安装了该设备。我们今年7月与百洋医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后续双方将合力完成ZAP-X在中国的生产制造,并有望供应全球市场。ZAP-X在头颈部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未来或许可替代伽马刀,作为新的头颈部肿瘤治疗设备被医院引入。”羡政说。
值得一提的是,史赛克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共带来6款中国首展首秀产品,其中包括Mako智慧关节机器人全髋关节置换术4.0系统。据该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该智慧关节机器人可帮助医生在术前规划假体植入角度,同时在模拟术后关节功能及术中股骨颈导航截骨等功能上实现全新升级,提升医生的使用体验。
市场空间广阔
科技创新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主线,近年来,AI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日益丰富,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市场空间广阔。
中泰证券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场景涵盖早期的筛查,诊断到中后期的治疗、随访,具有非常可观的市场空间。“我们预计随着更多科室产品的注册获批,AI影像产品有望加速普及。从科室角度出发,影像科硬件设备自主化的需求显著,我们预计‘软件+硬件’的协同推广有望加速AI产品入院。”
“相较于新兴人工智能企业,本就身处医疗行业的公司可以充分发挥产品力优势,医疗器械与AI的软硬件结合带动院内诊疗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招商证券认为,具体来看,“AI+诊疗器械”“AI+医疗机器人”等是当前热门细分领域。“AI+诊疗器械”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治疗的精准化程度,并能够有效破解地区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AI+医疗机器人”临床价值较高,其中康复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应用较广。
具体到手术机器人领域,头豹研究院发布研报称,目前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增长潜力较大。2018年-2021年,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由10.7亿元增加至41.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7.7%;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至451.3亿元。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