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以“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上海公共关系国际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
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他强调了上海在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上海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成就。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沙海林在欢迎致辞中也提到,未来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而新质生产力则是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孕育而生的新型生产力形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作主题演讲。主办方供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主旨演讲环节分享对医药领域科技创新的看法,并强调顶尖人才培养对于产业创新的关键作用。“新兴产业建设要紧紧依靠人才、依靠基础研究。”
施一公以心血管疾病、癌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三种重大疾病为案例,讲述目前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发现与挑战,“我国每年509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300万人死于癌症,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人数近1000万且每3.2秒钟便产生一个新的患者。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在2017年至2020年,在中国上市的37个1类新型药中仅有3个产品具备原创新作用机制,全球在研的401个靶点,中国本地仅覆盖了80个。在前十大热门靶点的在研产品数量统计中,中国的比例高达47%,存在同质化的研究现象。”
施一公表示,新兴产业源于核心技术创新,核心技术来自原始科学发现,核心技术创新和原始科学发现出自顶尖学者,因此需要鼓励顶尖人才通过基础研究推动创新发展与进步。此外,他也提及机器学习、基因编辑等方面的巨大发展正在给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并表示人工智能可能给整个科学界以及人类未来带来颠覆性影响。
本次论坛旨在集聚政府部门、国内外行业专家、创新领军人才等公共关系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未来产业前瞻性趋势,激发创新力量。论坛最后,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关鹏在论坛上对公共关系如何适应并赋能新质生产力做了总结性发言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