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仲景中药网 > 热点 >

商业航天,又有独角兽诞生!

卫星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微纳星空6月24日宣布,公司完成10亿元C1轮融资,正式成为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本轮融资由元禾重元-无锡经开尚贤产投基金领投、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跟投、老股东青岛汇铸安芙兰继续加持。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受政策支持等积极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商业航天赛道投融资格外活跃,各路资本竞相涌入,同时,航天独角兽企业也崭露头角。

商业航天独角兽轮番登场

6月24日,微纳星空宣布,顺利完成10亿元C1轮融资,正式成为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

微纳星空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高恩宇表示,微纳星空将继续秉承务实进取的企业文化,持续围绕卫星载荷、卫星平台关键单机等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卫星互联网、对地观测等重大国家任务和商业任务顺利实施,储备和完善供应链,打造高效实用的批量化卫星生产产线,稳步提升产能和生产规模。

天眼查显示,2018年以来,微纳星空经历了10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约为20亿元。据了解,此轮融资完成后,微纳星空在卫星研发、制造、生产等各环节能力均将得到跨越式提升。

近年来,航空航天技术被视为最为活跃的高科技领域之一,需要有高水平的集成制造与创新能力作为支撑。随着国家对商业航天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该赛道也掀起了资金的涌入潮。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共发生融资约170起,合计披露金额超185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今年以来与航天相关的融资事件有39起。其中,天兵科技、珏芯微电子、航天驭星、深蓝航天等10余家企业单轮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在众多数额庞大的融资事件中,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和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屡见不鲜。

今年一季度,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完成67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为近年来国内商业航天领域最大的一轮融资。领投方为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创始股东上海联和投资继续战略加持,跟投机构包括国科资本、国盛资本、上汽恒旭资本、央视融媒体基金、国泰君安、中科创星、高远资本、美蓝湖投资等。

垣信卫星系上海市国资委下属控股企业,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卫星产业集团及卫星通信服务商。融资完成后,垣信卫星也晋升为独角兽企业。

不久前,天兵科技宣布完成超15亿元C+轮新增融资,本轮融资由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无锡产发、央视基金、国裕高华、德岳投资、乾瞻投资、中信建投投资、君度投资、鸿富资产、合肥瑞城、苏州资管等多家知名机构共同完成。

天兵科技自成立5年来,已完成了15轮融资,累计获得资金支持超40亿元。

航天驭星、深蓝航天等业内知名企业也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巨额融资。

航天驭星完成近5亿元B轮及C轮融资。其中,B轮融资由重庆数投领投,C轮融资由中山投控旗下中山创投及招商母基金领投,中金资本、清科母基金等头部基金跟投,元航资本、君度资本、厚纪资本等老股东持续加码。截至目前,航天驭星已经按计划完成8次融资。

聚焦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研制的商业航天企业深蓝航天完成B轮、B1轮融资,获得数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注入。天眼查显示,该企业已累计完成7轮融资。

商业航天赋能各领域仍有待观察

商业航天,是指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涵盖卫星发射、太空旅行、太空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降低太空探索成本,提高航天技术的普及程度。

从2014年国务院首次出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的指导意见,到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0年间,从国家部委到各地政府,相继发布政策文件,鼓励商业航天发展。

当前,中国商业航天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由0.8万亿元增长至1.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3%;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将达2.3万亿元。

今年以来,各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热情高涨。商业航天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赛道之一,各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在1月发布了《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旨在从多个方面推进本地商业卫星和火箭的建设,攻克可重复使用火箭等关键技术难题,加速卫星星座的构建。

湖北省5月公布的《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商业航天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建成高能级创新平台15个以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0项以上;形成年研制60发运载火箭、50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重点建设9个商业航天创新特色园区;新增上市企业5家左右。

上海、海南、安徽等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志恒表示,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获得私募融资主要集中在卫星与火箭制造领域。卫星企业估值最高已经超过200亿元,火箭研制企业至少有5家估值已超过100亿元。投资机构逐渐将关注点从卫星、火箭总体类企业转移到部组件和材料层面,如空间电推进、空间激光通信、在轨服务、超低轨星座、可重复使用技术、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等。

付志恒表示,当前我国商业航天私募融资和制造端活动已经非常活跃,同时商业航天法制建设尚待完善,通信卫星频轨资源、经营许可和遥感卫星数据价值开发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卫星应用和服务端的价值创造潜力还未释放,商业航天距离全面赋能国家各领域战略能力和成为新质生产力仍存在差距。

中航证券认为,2024年,我国已进入“十四五”后期,伴随“航天强国”已进入到建设落地阶段,国内有望落地更多支持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向航天产业倾斜更多资源。其中,火箭与卫星为代表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应用等有望成为“航天强国”下的重要发展领域。

校对:杨立林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阅读